专访伊利×TOPic:足球项目刷屏背后,原来是一群疯球迷在操盘
1990年,TOPic创始人陈声雄13岁,平时就喜欢踢球的他第一次看世界杯。那年的世界杯第一次有了主题曲,一首《意大利之夏》在全世界传唱。吉奥吉·莫罗德和吉娜·娜尼尼的悠扬歌声里,意大利用一场时装秀汇聚全世界的目光。
视频来源:央视网
12年后的2002年韩日世界杯,是TOPic创意合伙人——张贺毅看的第一届。那年中国男足首次出线进军世界杯,全国的目光都聚焦到那块绿茵场上。彼时的“国脚”范志毅范大将军32岁,刚和国家队一起冲进世界杯。在一次采访中他提到,在过去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亲历了中国足球的变化起伏,一朝出征世界杯,那种骄傲是无与伦比的。
世界杯轮过5届,20年后,故事线收束到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。因为伊利、因为这项足球盛事,几个人再次有了交集。只不过这次,他们从旁观者、变成了同行者。
几人在片场畅聊对足球的热爱
右起:陈声雄、伊利品牌代言人范志毅、伊利品牌团队、张贺毅
作为今年又一世界级赛事,营销大战比球赛开始得更早。伊利和TOPic这对老搭档也早有动作,从预热短片《热爱,以7之名》,到开幕短片《为热爱上场》,后疫情时代的足球新故事在上演。 对于2人而言,这届世界杯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届。
以下是他们的讲述——
陈声雄 32年老球迷
“我这一辈子的热爱终于派上用场了”
90年第一次接触世界杯,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场时装秀开幕式。当国人还习惯大型团体的整齐划一表演时,意大利人骨子里的浪漫让我眼前一亮,绚丽、自由自在、有感染力的绿茵走秀,一辈子都忘不了。
真正在内心种下世界杯情缘,是在四年之后的94美国世界杯,其中的两个名场面可以说浓缩了那个夏天的所有回忆。1/4决赛巴西对荷兰,进球后的贝贝托兴奋不已,和马津霍、罗马里奥跑到场边,面对观众席一起上演了经典的摇篮庆祝。
图片来源:央视网
决赛意大利对巴西,巴乔拖着一条伤腿,咬牙坚持了120分钟,最后罚失点球。他站在点球那个地方久久不愿离去,那个背影,成为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坐标。
图片来源:央视网
岁月一直在考验我们的记忆,但光辉的瞬间总是在刹那成为永恒。不管是开心的摇篮舞,还是忧郁的蓝色背影,足球带来的两个截然相反的情绪最终都化作了心中的两个字:热爱。
- 陈声雄:足球和广告是一模一样的
我爱踢球,又看了这么多届世界杯。某个方面来说,对广告的热爱,和对足球的热爱是一模一样的。
雄哥(前排右边橘色衣服)和他的队友,在2021年底中欧北京冬季联赛中夺冠
之所以说广告和足球很像,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:即时反馈,你可以瞬间享受盛誉的接踵而来,也会瞬间遭受质疑、恶评的包围。
这也是我做广告做了这么二十多年,还依然热爱的原因——你付出的时间和努力,总能及时可见。这一点,我们比很多行业幸运很多,刺激很多。
所以这一次伊利足球营销,终于可以把自己的两种热爱绑在一起,刺激和成就感都会翻倍。Snow说,你这一辈子的爱好终于能派上用场了。
雄哥(白色衣服)所在的北京奥美,在2006年中国4A杯中赢得冠军
但当你的爱好变成你的工作的时候,翻倍的还有压力和绝望。
今年五月份伊利客户找我们做这次足球营销的策划开始,爱好就变味了。四支盛名的国家队、五位杰出的球星,如何在这个足球大年里分步骤、找切入点,以何种形式将最大范围的人群,裹挟进伊利制造的热爱共鸣里?
我们开始了解五大联赛的暂停日、每个球星的成长故事、金球奖的颁布节点、包装营销与双十一/双十二的结合、从揭幕战到冠军产生,每支球队的对阵可能性、对于绝代双骄球迷的共情点在哪、对于确定的赛事和不确定的热点,该如何提前制造好子弹……
瞬间,足球变成了一道道没有标准答案的概率数学题;而且,还得给数学题加上不一样的创意。这个项目我们全程处在一个高压状态之下,每一次提足球营销策划案,都感觉身体被掏空了。但当你把很多路都尝试走过之后,前路也就变得清晰起来:
集中优势兵力,在一个最重要的节点去秀出我们全部的肌肉。
这个节点就是世界杯开幕式的当天,将所有的球星和国家队资源全部押上。
前期的决策是痛苦和折磨的,进入到创意阶段,对爱好的喜悦又回来了。
多少年作为旁观者看着那些国际大品牌将各路体育明星编成有趣的、热血的广告片,我们心里甭提有多痒痒了。老想着我要是也能将这些大牌球星好好“导演”一次,多带劲啊。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了,只可惜这些巨星只能在二次元和元宇宙里听我使唤。
全部评论